温馨提示:点击政策名称,即可进入链接查看政策原文。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方案》明确了主要防控措施包括监督并纠正学生不良用眼行为、每学期开展2次视力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提高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等。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为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工作方案》主要任务包括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等。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学校定期开展学生视力监测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手段。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协调落实本地中小学校每学期按规定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工作。学校和家长及时查阅监测结果,控制近视发生发展,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要求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数据报送工作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指南》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经典的三级预防措施。第一级: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等;第二级: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患病率,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管理效应;第三级: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等,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强调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其中包括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和矫治水平。《规划》指出将逐步扩大中小学生视力筛查人群,加强视力监测网络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国县(区)近视监测100%全覆盖。
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清单》总结了各近视防控试点区县的经验做法,其中包括完善近视防控体制机制、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推进视力监测建档、带动家长参与等十个大类,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2023年8月,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一级干预技术包括: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等;二级干预技术包括:视力健康筛查以及近视预警管理;三级干预技术包括:科学矫正近视以及防控近视的重度化和并发症。
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新版《指南》从近视的定义与诊断要点、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近视的检查、近视的矫正和控制等方面做了明确的指导。《指南》指出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读写习惯、不坚持做眼保健操、缺乏户外活动、读写环境照明不充足等。建议定期进行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2024年10月,国家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推动全国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以更快速度下降。《通知》提出的防控事项包括保障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视力监测等工作、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改善校园视觉环境、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强化视力监测预警、深化落实“五项”管理等。